首页资讯正文

遇到烂领导,怎么办?学学五代不倒翁冯道之“道

五代十国是我们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军阀横行,当皇帝的经常会被下面的人赶下去,杀君夺位的也不少见,所以在那个年代能做官不容易,能在每个朝代做官就更不容易了,而其中的典范无疑就是超级不倒翁:冯道。


(资料图片)

冯道这个人历史上评价非常分化,说他好的和说他坏的几乎对半,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更是骂他不要脸,冯道真是欧阳修笔下所说的那样不要脸吗?我们先不做主观判断,来看他伺候过得几任领导。

领导A:李嗣源

年轻时的冯道在侍奉刘守光时,曾因为犯颜直谏几乎遭到杀身之祸。从这以后,他就学会了“不与人冲突”的适应技术。

后来李嗣源当上了皇帝,提拔他到了权力中枢时,冯道觉得李嗣源这个皇帝为人还不错,所以他又开始说话,他跟李嗣源说,当今天下虽然太平无事,还需要谨慎为之,以仁义治国,他的经典名言就是“仁义就是帝王的法宝”

李嗣源觉得冯道的理念和自己很符合,所以事无巨细都找他商量,君臣二人很是和谐。

领导B:李从珂

李嗣源死后,把皇位传给了李从厚。他兄弟李从珂不服,起兵反叛。冯道听说李从珂已经要到都城洛阳时,命令书记官起草文书准备迎接李从珂,书记官不肯,说,皇上还没死呢,您怎么就迎接叛将?

冯道慢慢地说:“该死的一定会死的,该立的一定会立,何必。”

但是他的马屁明显拍错了地方,李从珂对他很不满意,只让他掌祭祀时扫地的职事,按照一般人肯定不爽,我对新领导那么热情,居然给你冷屁股,心理怎么会爽?但是冯道不一样他很满意地说,这份工作很适合我。

领导C:石敬瑭,石重贵

李从珂也没当稳几年皇帝,因为他的亲戚石敬瑭也不服他,五代这年头,就是谁有兵,谁就有当皇帝的机会,石敬瑭借助契丹兵攻进洛阳,干掉了李从珂,自己当了皇帝。

石敬瑭成为皇帝后,听说李从珂不喜欢冯道,他就反其道而行,让他当司徒,事无巨细,都和他商量。有时候还会问他兵事。冯道很老实,没有不懂装懂,说征伐大事,皇帝您自己拿主意,我一个书生不懂军事。

石敬瑭很高兴,觉得这人老实本分,是个做臣子的料子,于在当他要死的时候,把小儿子石重睿交给冯道,希望他能好好辅佐。冯道答应了。

但是石敬瑭死后,年长的石重贵发动政变,关键时刻执政大臣冯道非常平静,没有履行石敬瑭的嘱咐。这下舆论大哗,朝臣们对冯道意见很大,冯道无所谓,不以为然地说:“孔子是圣人,还有人诋毁他,何况我这种浅薄之人呢。”

因为诋毁他的人太多,石重贵说就把冯道赶出朝廷,去同州做节度使。

领导D:契丹人

石重贵后来很嚣张,直接挑战了契丹,结果两国大战,晋军打败,契丹人大首领耶律德光直接率军入开封灭掉了晋。冯道得到消息,立即入朝拜见耶律德光。两人之间的对话很有意思,

耶律德光问他:“为什么来朝拜?”冯道回道:“无城无兵,怎么敢不来。”

耶律德光又问:“你是怎样一个人?”冯道回答:“我是一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头。”

耶律德光又问道:“怎么样才能拯救天下的百姓?”冯道说仁义治国,据说这句话让耶律德光放弃了杀尽中原百姓的想法。

领导E:刘知远

不过契丹人毕竟是异族,所以当时中原百姓自发起义反抗契丹人,把契丹人赶出了中原,而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利用中原混乱的机会,一路南下,进开封当了皇帝。

冯道又从契丹处逃了回来,投靠刘知远,刘知远觉得这人很给面子,就任冯道为太师,

到了刘知远儿子当皇帝的时候,乱杀大臣,在兵变中被杀掉。

​领导F:郭威

后汉的节度使郭威干掉了皇帝后,冯道立即率领百员迎接郭威进京。

等到郭威死后,柴荣继位。这位很有抱负的皇帝想要进行一场大战。冯道跳了出来,想要阻止柴荣。柴荣非但不听,反而命他去给郭威办丧事。

这时候冯道已经很老了,没多久就死掉了。

冯道仕途给我们的提示

纵观冯道的整个仕途,任何一个皇帝都会要他,他也为任何一个皇帝打工。在五代乱世,皇帝轮流转,不知什么时候就到自己家了。但冯道却像泰山一样,任凭“皇帝”来来往往,自己巍然不动。

但是如果遇到不错的皇帝,比如李嗣源,他就会努力表现,遇到差劲的皇帝,他也不会愚忠。反正一句话,冯道根本就没有把“皇帝”当回事。

在职场,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领导,其中可能很多也是人品很差,能力不行的领导,很多时候我们就会生闷气,和领导斗,吵架,但是最终受伤害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可以学学冯道,别把领导当回事,好的就努力干,烂的就明哲保身,混混日子,静待时局变化,也许很快又会换个新领导来呢?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