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振兴,产教融合“造血”城市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
随着一年一度招生季即将开启,各地高校发展情况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来疯狂“建设”高校的中西部省份。
(资料图片)
6月12日,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暨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教育部与甘肃省会商会议在兰州举行。在会上,教育部介绍了近年来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成就。
据悉,中西部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培育出一批龙头高校,汇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带动中西部高校集群发展。
教育部数据显示,目前中西部高等学校1465所,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量的53%,专任教师队伍71万人,占全国教师总人数的54%,在校生数量为1334万人,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57%。
从高校数量来看,中西部高等教育俨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此基础上,如何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使高等教育助力区域产业经济增长成为西部省份首要面对的问题。
提质增量同步进行时据教育部2017年6月与2022年6月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显示,过去5年,全国共新增128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增长27所,专科院校增长101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28所新增的高校中,西部地区共新增65所学校,占比超过50%。
具体来看,四川在2017年至2022年内新增本科院校2所,专科院校23所,河南共新增22所,广西增长11所,此外新疆增长8所,而重庆、贵州、云南均增长了5所,陕西则新增4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随着中西部高校数量上涨提速,中西部与东部每百万人口拥有的普通高校数量差异正在逐年收窄。
以西部地区为例,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西部地区以全国约29%的人口占据了全国约27%的普通高校。
高校的数量规模扩大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陕西省决咨委一位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一般来讲,高校数量上涨意味着高等教育需求扩容、高校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等功能的增强。数量上涨是第一步,在保证足够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事实上,近年来以郑州、武汉、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为支点,培育出一批龙头高校,汇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带动中西部高校集群发展。
比如中西部高校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从2012年的7000个增长到2022年的8100个;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建设中,中西部地区共有48所建设高校、123个建设学科入选。
此外,近年中西部高校共建设了18个现代产业学院、3个未来技术学院以及6个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74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布局了8个集成电路、储能技术、医学攻关和生物育种领域的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因各地区资源禀赋不一,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一些前提的条件,而不同高校的之间存在效能差异。相对来说,效能越高的地方就会发展得越好。就中西部而言,可以根据一些特殊的气候、资源、生态进行专业及项目研究,在特殊的优势领域中也能更好地提高效能。”
目前,中西部高校紧密对接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及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增设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草业科学、粮食工程等一批紧缺专业。目前,中西部高等专业布点达到3.1万个,较十年前增长了8000个专业布点。
上述陕西省决咨委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西部能建设全国53%高等学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建设成本低、土地空间选择大,同时人口与经济增速也足够支撑,另一方面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政策利好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将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区域分别布局建设高等教育的创新综合平台,共建共享优质的教育、科研、人才资源。支持中西部高等学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加大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工作力度,加大对西部高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供给力度。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也在数日前发布会上公开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实施中西部人才培育行动计划,布局一批高等研究院,加快推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卓越医师学院建设,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
产教融合激发经济活力高等教育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在教育部主管的《中国高教研究》期刊中曾有学者提出,国内外研究表明,高校数量的增长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首先,高校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与技能,进而形成人力资本;其次,高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和社会的创新能力,降低社会生产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中西部高校数量上涨、逐步扩容的同时,产教融合趋势不断加深。
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近年来,宜宾落地四川大学研究生分院等高校12所、在校大学生7万余人,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等12所科研机构和欧阳明高、邓中翰院士等工作站入驻运行。
今年6月11日,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落户宜宾后首个成果转化项目——四川智锂换电装备智造基地已经投产,填补了当地换电装备研发制造环节的空白。
而随着宁德时代、吉利、苏州天华超净、天宜锂业等众多锂电领域龙头企业扎堆在宜宾建厂,也标志着宜宾已建立了动力电池、换电装备、重卡整车完整换电重卡产业链。
高教资源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宜宾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2022年,宜宾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其中动力电池增长3.4倍、新能源汽车增长22.6%、智能终端增长9.0%。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优质高教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作用显而易见。虽然中西部、东部之间高教资源差异正在收缩,但中西部想要充分发挥高教资源的助推作用,还要从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根本思路上进行转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两年中西部多城市开始对产教深度融合进行探索。
比如陕西于2021年启动了全省规模最大的科创孵化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秦创原启动当年,西安交通大学便依托平台完成校内科技成果转化71项,其中64项在陕西就地转化,成立科技型企业融资额超1.1亿元。
近日,陕西省工信厅消息称新增太阳能光伏、煤制烯烃芳烃、乘用车(新能源汽车)3条产值规模上千亿元重点产业链,新增炬光科技、诺瓦星云等13户上市企业。从产业链、企业布局来看,多分布于秦创原相关区域。
为了促进产教融合,云南近年来也在持续探索高教资源结构调整与教学质量提升。比如推动2至3所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校,争取建设2至3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州市支持新建一批高等职业院校或专科学校;每年安排8亿元支持云南大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每年安排5亿元支持推进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创建;在全省高校遴选15个重点学科、30个基础学科、38个特色学科、26个新兴交叉学科进行重点支持和培育;实施本科专业“增A去D”行动,重点建设一批一流专业和新兴专业。
多位受访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优质的高教资源本身具备影响力,不仅能培育出专业对口的就业人才,还能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落地。在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同时,促进产业链完善进一步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有效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 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振兴,产教融合“造血”城市经济
- 速递!小米13pro开发版和稳定版哪个好
- 荆州市沙市区哪里有看交通违章的网
- Linux kernel的wait queue机制
- 全球快资讯丨合肥工业大学:厚植沃土助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 全球热讯:中核科技:6月14日融资买入529.64万元,融资融券余额2.8亿元
- 限时秒杀活动方案(限时秒杀活动广告语)
- 环球讯息:海南2023年5月电力中长期市场运行执行信息披露
- 沪深股通|健帆生物6月14日获外资卖出0.01%股份 环球关注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否认全部联邦刑事重罪指控 称国家“腐败”
- 夔龙饰铜方壶首次亮相上海 来自石家庄的古中山国文物颇受欢迎
- 世界要闻:热头条丨焦点报道:百度控股有限公司减持4745300股携程股份|环球快消息_全球球精选|每日精选
- 每日信息:公募巨头入局!这一蓝海规模近1000亿 未来如何加速发展?
- 关联词语分类及用法(关联词语分类和用法)
- 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注意事项_碎石后注意事项_环球通讯
- 卫长公主为什么叫卫长_卫长公主|每日热讯
- 普拉格能源(PLUG.US)设定雄心勃勃目标 股价盘前涨超8%|资讯
- 谣滚 | 从“间谍设施”谣言聊聊美国针对古巴撒下的弥天大谎-世界播报
- 和美女在一起荒岛求生的日子_和美女们荒岛求生的日子 观速讯
- 点聚亮相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助力通信行业数智化转型 时快讯
- 今日热闻!方舟手游代码使用教程视频(方舟手游代码使用教程)
- 全力保障“三夏”生产|环球最资讯
- 中国-南非新能源投资合作大会在南非举行|每日关注
- “AI王冠争夺赛”龙争虎斗!国产替代持续发力
- 耶伦声称中国没有资格得到世界银行贷款,外交部回应
- 【世界新视野】推理笔记电视剧在线观看_推理笔记2电视剧
- 环球热点!男子为博眼球杜撰“强奸犯自曝罪行”言论,警方:已抓获
- 全球要闻:明明可以躺着,马为什么总要站着睡觉?这样不累吗?
- 在江苏“苏适养老”,新政策来了!
- 本来生活与国药集团、靖宇县达成三方战略合作